• 欢迎来到质量网
网站首页 质量舆情 质量内参 质量法制 质量法治 质量时评 质量资讯 媒体报道 质量调研 监督举报 法纪通报 热点专题 意见征求 互动交流 政策发布 政策解读

网站首页> 质量内参>多维度优化监管机制 实现高效精准监管

多维度优化监管机制 实现高效精准监管

来源: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   2024-12-24 20:17:55   作者:佚名

  

  

  今年以来,西宁市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为契机,科学调整抽查事项清单、整合部门联合抽查计划、精准分类监管以及电子化手段的应用,不断推进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机制优化升级,监管效能明显提升。

  优化监管机制,精细管理、实时更新。连续四年梳理调整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,将最初的213项本部门抽查事项调整为198项,部门联合抽查事项由50个领域166项拓展为63个领域211项;科学分类建立市场主体库、特定产品库、重点项目库等5种类型库1000个,累计入库检查对象336588家;按照执法资质、业务专长分类标注入库执法检查人员4435名,我市清单制定更加科学、“两库”创建更加精细、部门联合监管迈入更广领域、更深层面。

  统筹整合计划,精密部署、全面覆盖。科学制定本部门抽查计划165批次,明确抽查领域、抽查比例等关键要素。注重部门联合抽查,将跨部门综合监管清单和双随机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中21个领域相近或相似的136项抽查事项进行整合,制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62批次,涉及36个部门61个领域208项事项,既确保了抽查事项全覆盖,又减少对企业多头多层重复检查,减轻企业负担,实现了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。

  优化监管方式,精准研判、分类监管。持续推进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与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有效融合,按照A、B、C、D四个企业信用风险等级,确定抽查比例、频次,对风险较高企业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,对低风险企业降低抽查比例,抽查高风险企业占56.05%,较高风险企业占35.90%,一般风险企业占5.47%,低风险企业占2.28%,不断提高随机抽查的精准性和靶向性。

  扎实推进抽查,精心组织、确保质效。采用电子化手段进行随机抽取,全程留痕,避免人为干预,确保抽取程序的随机性、公正性。针对行业、领域和监管重点,逐项对食品安全、会计中介、校外培训等行业领域发起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868次,抽取检查对象13262家次;认领省级部门派发任务21次,检查对象271家次,发现问题率达29.36%,检查结果100%,及时向社会公示,保障了监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。

  积极助企增信,精益服务、重塑信用。以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为抓手,率先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、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“两书同送”,推动信用修复从“被动受理”到“提前告知”,将办结时间从法定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,市本级已实现0.5个工作日办结。全市实施点对点“两书同送”264份,完成信用修复19365件,并将数据实时共享,做到一次修复,结果互认。

  下一步,西宁市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、加强部门协调、强化信用监管,动态完善“一单两库”,统筹谋划年度抽查计划,全面运用风险分类结果,确保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工作更加科学、公正、高效,促进全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。

  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scjgj.qinghai.gov.cn/Article/FormDetailsSJJ?Article_ID=C8A42ED1-5D73-4A23-BDA5-551DA3A3CC92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责任编辑:admin

相关链接

    上一篇: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连锁餐饮企业(平台)行政指导会 下一篇: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助力爱国卫生运动

友情链接:

  • 中国政府网
  • 中国人大网
  • 中国政协网
  • 纪委监委网
  • 最高人民法院
  • 最高人民检察院
  •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
  •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

  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质量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   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   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  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   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

    质量网 w.zl-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    京ICP备14048924号-120

    联系电话:010-56232582 13391776757 010-56278284 13366461258 010-53386795
    监督电话:1861082293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    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    邮箱:qgzfyjs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1579164 通联QQ:3115014313